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文化

【重温经典 学思践悟】吴慧敏:用教育耕续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编者按:赓续红色血脉,奋进伟大征程。在学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各党(总)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并撰写学习感悟。“重温经典 学思践悟”专栏将择优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用教育耕续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宣传部(新闻中心)/统战部 吴慧敏

根据党中央及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要求,我观看了《中国》纪录片。十二集内容,从春秋到盛唐,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群雄争霸、战火纷飞到九天阊阖、万国衣冠,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我看到无数先贤名师,他们为人民、为祖国、为真理奔走呼号,用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用教育的力量播撒文明,那是“夫子温、良、恭、俭、让已得之”的仁义,那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浩然之气,那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情怀。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他们点燃自己,传递文明,谱写着悠悠华夏几千年文明的“根”与“魂”。

在知识被统治阶级独享的周朝,万世师表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向众人敞开教化的大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无论出身,无论天赋,哪怕只带了一条干肉,都可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杏坛办学,广收门徒,孔子将庙堂之上的礼仪传播到乡野地间,将“礼、乐、射、御、书、数”教给平民百姓,将“仁者爱人”的哲学思想传递给弟子,将“礼之用,和为贵”的人文精神传递给社会,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自觉探寻人与天地、人与人的联结。

在崇尚霸道而非王道的齐国,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孟轲始终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之乐,将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他“人性本善”的教育情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他向弟子们传递的赤子之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他以身作则的浩然之气。

在纪录片中,还有无数教育家、思想家感动着我,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他们百家争鸣,为真理、为人民、为国家,那些质朴、深邃的思想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丰富,为中华民族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和长久的文化自信,也为后世提供了传承文明、播撒智慧的教育实践范本。

历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时常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自豪。这是一所没有围墙、校园无限宽广的大学,这是一所“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大学,这是一所以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标为己任的大学。

自1979年办学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始终扎根中国大地,秉承“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和服从于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在用“职业教育”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向世界展现了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这里有“外卖小哥”学院,有“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有为产业工人打造的“助力计划”,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只要社会大众有学习的诉求,就可以在这里获得知识。国家开放大学给了千千万万人用屏幕获取知识的机会,它用数字化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教育公平人人共享落地生根。

这不正是当今社会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生动实践吗?

新的蓝图已然绘就,新的征程击鼓催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未来属于我们,希望寄予我们,愿化为一粒种子,为祖国壮美山河增添色彩;愿化为一滴笔墨,为新时代伟大征程写就注脚;愿化为熹微灯火,点燃滚烫星河。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