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文化报】银发之年,再续校园时光

3月3日,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3月20日,国家老年大学开启线下第一课。近一个月来,已有800余名中老年人走进国家老年大学,学习钢琴、识谱与歌唱、形体艺术、绘画、插花、家族故事写作、手机短视频制作等实用课程,再次感受久违的校园时光。

国家老年大学油画创作与鉴赏课堂 张妮 摄

银发课堂 藏龙卧虎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国家老年大学魏公村校区,朗诵班的琅琅书声如春风般抚慰人心、沁人心脾,绘画班学员围着老师边观摩边拍照提问,太极拳班的学员认真地模仿着老师的一招一式,家族故事写作班的学员分小组讲述“我的出生故事”……书画、人文、生活、健康、表演、音乐六大学院共开设44门课程。谈及久违的课堂,许多头发已灰白或全白的学员很激动。银发之下,是一段段精彩的人生故事、一个个有趣的灵魂,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热情和人生态度。

今年57岁的朱胜利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退休职工,如今是国家老年大学旅游英语班和朝鲜族舞蹈班的学员。她爱笑,性格爽朗、思维活跃;爱旅游、爱历史,去过40多个国家;爱写作、思考,坚持记了30多年日记。她在职业生涯要结束前两年,就开始琢磨、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如何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经过多方了解,2021年9月,她报名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家族故事写作班”。

国家老年大学家族故事写作班课堂  张妮 摄

“我报家族故事写作班有个目标,就是希望给我家老爷子写个传。”朱胜利作为家里的独女,希望能为已经去世的父亲留下点什么。她边学边搜集资料、整理思路,她去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劳模墙上找寻父亲的名字“朱锡荣”,找到了父亲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劳模的纪念章、照片,以及父亲1964年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技术专员之一去缅甸仰光援建糖厂期间用过的笔记本。之后,朱胜利将父亲的高光时刻及为此付出的努力写成近2000字的文章《劳模老爸》,并投稿给《北京晚报》。令她欣喜的是该文被选用,已于今年2月发表。她以这种方式纪念、怀念父亲。

谈及国家老年大学的成立,朱胜利认为它“适时、及时、实用”,急老年人之所急,想老年人之所想,符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时代精神。

从小喜爱油画的宋歌,2015年从税务系统退休,2016年开始跟随兼有油画和中国画功底的王丹丹老师在多所老年大学学习彩墨画和油画。如今,他已有近300幅作品,还印制了自己的彩墨画集《宣纸上的油画》,从临摹到自己创作,从学员升级为国家老年大学绘画班的助教,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绘画也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给画配上文字做成节日问候卡分享给朋友,他用画笔献礼建党100周年,为孙子创作“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组画,还创作了《出征》《天佑》《凯旋》《致敬》4幅抗疫组画……他用画笔记录、丰富生活,也记录他眼中的时代。

再如,国家老年大学学员朱孝琪如今不仅摆脱了退休之初的失落与惆怅,还学会了用手机制作短视频,有的视频已被央视和一些视频号采用。70多岁的北京市八一学校退休特级教师纪宁,每堂课都将老师绘画的步骤拍下,并注明每步调色、用笔方式等要点,下课前就将做好的课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70多岁的白更生家住河北燕郊,每周二4点起床,吃完早饭后前往国家老年大学,连上3门绘画课,回到家已经快晚上8点,因为热爱,她不觉辛苦。喜爱文艺的媒体人姚朝歌在国家老年大学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堂钢琴课”,她调侃地说,正“享受”着被孩子敦促的时光“妈,该练琴了。作业完成了吗……”

在赞叹“老年大学里藏龙卧虎”的同时,朱孝琪等学员感慨,老年大学的学习愉快且充实,既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又拓宽了朋友圈。国家老年大学老师李远江表示,老年大学是中老年人的精神家园,是他们学习知识、发展爱好、分享交流、展示自我、参与社交的重要平台。

对接需求 乐享生活

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近日国家老年大学成立活动上指出,国家老年大学挂牌成立,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国老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创立老年大学。40年来,我国出现了几万所各种类型的老年大学,如老干部学校、社区老年大学、高校老年大学等。老年大学的课程内容设置、授课方式等不断创新、发展,如今老年教育的定位、功能也因其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而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表示,新时期老年教育基于新定位,从过去满足老年人退休后文化休闲需求的单一功能为主转变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4个方面发挥更加多元的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老年学院副院长刘彩梅介绍,国家老年大学以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为基础,旨在促进老年人厚德修身、终身学习、主动健康、乐享生活、积极作为,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努力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更好条件。目前开放大学体系已有8898名教师进入到国家老年大学的师资库,围绕休闲娱乐、主动健康、技能提升和银发圆梦四大类别开展课程。“这些课程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不仅有文化娱乐类课程,还有家庭护理、智慧助老、法律小课堂、技能提升等课程,对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刘彩梅说。

为了进一步做好老年教育工作,老年大学的老师们也不遗余力。国家老年大学绘画老师王丹丹今年69岁,她在老年大学授课已有20年。她用“亦师亦友”来形容与学员的关系,她不仅就创作难点给予学员指导,还会询问学员的身体状况、心情状态,对于学员的进步总是不吝夸奖,课堂互动多、气氛活跃,让学员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到关爱。如今,她与一些学员已成为朋友,常常相约切磋画技。

在家族故事写作课的教学中,李远江深入分析老年群体的学习特点,根据中老年人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优势,及缺乏相关系统研究方法的不足,采取案例教学、小组学习讨论模式,让老人充分理解、互相带动,形成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不仅如此,国家老年大学还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内部评课机制来保证课程质量;针对老年大学师资短缺的问题,本着“老有所为,能者为师”的态度,鼓励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

线上线下 资源共享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剧,这也是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永不毕业”现象背后的现实原因,即老年教育资源供求的不对等。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大服务范围、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将老年教育资源向乡村、社区延伸。

目前,国家老年大学已经初步建成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44家省级分部中有30家成立了老年教育专门机构,在基层有超过5.5万个老年教育学习点,汇聚超过40万门(个)、总计近400万分钟的数字课程资源。

据了解,在文化和旅游系统,截至2021年底,全国文化馆(站)办老年大学4321所,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办老年大学1370所。这些老年大学都不同程度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培训,如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老年大学还依托“文化天府”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近年来,很多文化馆创新服务机制,开设线上艺术慕课、微信报名等功能,大大缓解了线下服务供给的不足。”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处处长、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长赵保颖表示,为进一步提高文化馆老年大学办学水平,推动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合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正在研究制定《文化馆老年文化艺术大学基本要求》相关标准,以期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023年4月18日《中国文化报》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