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学做结合典型案例】理工教学部:党建引领学科发展 科研支撑队伍建设

编者按:为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持续推进转学风改作风,学校征集选树了一批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上坚持学做结合的典型人物、经验做法案例,近期在国开之声持续播放,通过典型案例征集选树推荐推广,力争在全校形成不断提高理论学习质量,把学习和工作引向深入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号召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理工教学部党支部共有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20人,45岁以下党员占比80%、博士研究生党员占比75%,是一支奋斗在工科远程教育一线的年轻队伍。理工教学部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注重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以科学研究支撑青年党员队伍建设。支部成立了理工青年科研团队,努力为支部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发展条件,引导青年党员加强科学研究,确保教学不落后,实现教学与科研双向促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成果。通过一系列举措,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使创新成为工科改革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强化党建引领,建设科研团队

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发动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科研团队建设的驱动器。理工教学部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融合,鼓励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守正创新的开拓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提升教师热爱科研、善于合作的科研品质,增强支部教师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党支部的支持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下,理工青年科研团队应运而生,担起了承前启后、赓续奋斗的责任使命。团队吸收了近两年入职的8名青年教师,由6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其中2人在党员年终评议工作中获评优秀。

二、营造良好氛围,提升科研能力

理工青年科研团队自成立开始就确立了“互助共享、相互解惑、共同进步”的团队宗旨,明确了“传—帮—带”的运行模式,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任务,辐射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团队建立了以微信群为主体的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开展党性教育和科学研讨,团队成员互帮互学、信息共享、凝心聚力、共话发展,营造了协同奋进的良好氛围。

团队学术氛围浓厚,规律性举办学术研讨活动,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团队成员进行学术指导;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相关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定期举办读书会、论文分享等活动,与学术领域专家定期互通有无,保持对前沿学科发展及学术动态的敏锐性。

团队积极组织科研项目申请工作,近两年组织成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教学会课题6项、校青年课题6项,教育部工程中心课题2项、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课题3项。

团队鼓励引导成员积极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形成团队成员内部针对论文选题、撰写、发表全过程的经验分享机制,团队成员论文发表情况阶段汇总和总结制度,团队成员年度论文发表规划及监督制度等。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携手共进的学术氛围。

三、齐心协力创优质,团队研究结硕果

理工青年科研团队自2020年组建至今,合作共赢,在科研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果。

科研项目立项:来雨轩于2022年获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和数字化学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各1项,实现了国家开放大学理工类国自然课题的重大突破;张亚芬获批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1项;余其竞获批数字化学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课题和国家开放大学青年课题各1项;李伟获批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项,王艺丹和刘洋分别获批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课题1项。此外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校内外科研合作,参与校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安琪和余其竞参与了学校“中国—东盟数字化赋能的开放教育提升计划”重大专项课题,王笑然积极筹备学科类教育类课题申请。

论文发表:团队成员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8篇(其中SCI期刊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已完成待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期刊论文4篇);同时,团队成员积极与校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

专利申请及荣誉奖励方面:团队成员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4项,申请并公开专利4项;余其竞获得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科研优秀个人称号;刘洋的摄影作品《疫情下的国开人》获得2020年全国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入围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理工青年科研团队全体成员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弘扬践行严谨求真、严细求实、严正求新的科研理念,不断勇攀科研高峰,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争做接续奋进新时代的先锋模范。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