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教学成果奖”优秀获奖成果展示(三)
编者按:2025年8月至9月,国家开放大学完成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工作。经严格评审,共评选出校级获奖成果21项,包括特等奖6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2025年10月,学校推荐获得校级特等奖、一等奖的13项成果,申报202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这批推荐成果聚焦教育教学改革核心方向,在数智技术赋能教学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等关键领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应用性与推广价值。“国开之声”对推荐成果进行分期展示。
一等奖
01 数智赋能、产教融合、虚仿践实: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与应用
该成果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聚焦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群实践教学痛点,以提升大规模成人学习者智能财务实践能力为核心,历时10年构建创新体系,累计培养72万高素质人才。

大规模成人学习者智能财务实践能力培养实施路径

“共编-共建-共创”的新形态实践教学资源
成果以“岗位胜任+需求能力”为双导向,创建“虚仿践实+课证赛训”双系统教学模式,实现从虚拟仿真到真岗实践的能力迁移;创建“共编-共建-共创”资源机制,联合企业开发融媒体教材与虚拟实训平台,利用学生在职优势开发案例库,破解资源真实性与规模化难题;构建“校企协同、体系贯通”双师培育范式,通过企业培训与线上教研提升师资质量。
成果成效显著,相关毕业生累计斩获8项国家级荣誉,其创新模式与优质资源已在10余所院校实现跨专业、跨区域推广,为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树立了标杆典范。
02 终身学习视域下虚拟教研室引领的课程形态创新实践
该成果立足教育强国战略,依托“媒体辅助英语教学高校虚拟教研室”,联合国内外70余所高校,聚焦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构建了服务终身学习的“5C课程形态”模型。该模型以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灵活性和终身化为核心,通过CONTENT(内容)、COURSE(课程)、CTDOL(课程和团队一体化)、CROSTEFA(跨区域一站式辅学)和COMMUNITY(虚拟教研室)五维协同,形成“建用一体、动态优化”机制。

历经12年实践,该成果培养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所需外语人才3万余名,出版“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专著,入选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构建了可推广的“技术赋能的大规模个性化课程生态”,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

03 思政引领、数智赋能、跨专业税收类课程群一体化建设创新与实践
该成果针对开放教育中思政教育融入不深、学生岗位胜任力不足等核心问题,以“思政引领、数智赋能”为主线,开展了跨专业税收课程群一体化建设与实践。


成果主要体现了三大创新:一是实施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将育人元素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二是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税收课程群,实现协同教学;三是打造数智化教学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有效缓解工学矛盾。
经过10年实践,该课程群已覆盖学生50余万人,被多所院校应用。在提升教学效能、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范式。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